潍坊峡山瀚声学校国旗下讲话|文明之光,照亮成长之路

大家上午好!今天,我演讲的主题是“文明之光,照亮成长之路”。
首先给大家讲这样一则故事:故事发生在新加坡。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,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数是用英语写的。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用语,比如:“不准随地吐痰!”“禁止吸烟!”“不准进入草坪!”等却用中文书写。有的同学可能就要问了:为什么?而人家是这样回答的:“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来的游客。”由此可见,文明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有多大。
五千年的中华文明,孕育了灿烂的文化,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。从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的道德准则,到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家国情怀,从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的奋斗精神,到“和而不同,美美与共”的包容胸襟,中华文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。文明,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,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瑰宝。它像一盏明灯,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;它像一股清泉,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;它更像一座灯塔,指引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当我们漫步在校园,一个灿烂的微笑、一句亲切的 “早上好”,便能驱散清晨的困倦,让彼此的心情都明媚起来。文明礼仪,它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我们内心修养的外在彰显。它像春日暖阳,温暖人心;又似涓涓细流,润泽着我们的校园生活。
在校园中,文明礼仪体现在诸多细微之处。课堂上,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讲解,踊跃而有序地发言,这是对知识的敬重,更是对老师的辛勤耕耘最好的回馈。课间休息时,安静地阅读书籍,或是轻声交流学习心得,不制造喧闹与混乱,让校园的每一处角落都能保持宁静与和谐。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,与同学互帮互助,当意见不合时,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,这些点滴行为,汇聚成了校园里最动人的文明风景。
然而,不可否认的是,我们身边仍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。在整洁的校园小径上,偶尔会出现被随手丢弃的纸屑、包装袋;在楼梯里,会出现追逐打闹的危险行为;在安静的课堂上,会传来个别同学的交头接耳声,影响课堂纪律;在与同学相处时,一些同学言语急躁,甚至恶语相向,破坏了同学间的情谊。这些行为,不仅让我们的校园形象大打折扣,也影响了我们自身的成长与发展。
作为新时代的中小学生,我们是祖国的未来,是民族的希望,更应该肩负起传承文明、践行文明的重任。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做呢?
首先,我们要做文明礼仪的践行者。中国素有“礼仪之邦”的美誉,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我们要从自身做起,从小事做起,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。见到老师主动问好,与同学相处真诚友善,使用文明用语,不说脏话,不随地吐痰,不乱扔垃圾,爱护公共设施,遵守公共秩序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却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,汇聚成整个社会的文明风尚。
其次,我们要做文明行为的传播者。文明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规范,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。我们要积极宣传文明理念,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践行文明行为。看到不文明行为,我们要勇敢地站出来,善意地提醒和劝阻;看到文明行为,我们要热情地点赞和鼓励。让我们用行动感染身边的人,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的每个角落,让文明之风吹遍社会的每个角落。
第三,我们要做文明精神的传承者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,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,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弘扬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社会主义精神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让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,做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说:“一个人的礼仪,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。”希望大家紧握手中这面镜子,在镜子里看到自己最美丽的容貌、映射出最美好的心灵。让我们做中国的文明礼仪大使,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赢得世界人民的尊敬。
同学们,文明是一种习惯,更是一种力量。让我们从现在做起,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用实际行动践行文明,用文明行为点亮生活,让文明之光,照亮我们成长的道路,让文明之花,在校园里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!
我的演讲完毕,谢谢大家!